top of page

在港台節目《大氣候》分享森林浴

在港台節目《大氣候》分享森林浴

3月初的時候到了香港電台第一台的《大氣候》節目接受訪問,與主持胡世傑和駱文捷分享森林浴在香港的發展。歡迎大家到https://www.rthk.hk/radio/radio1/programme/climate_watcher2017/episode/938262 聽聽。






我把訪問內容紀錄如下:


主持: 

在上現場節目之前,你在工作的空間裡錄了一段片段給我,能否描述一下當時的環境?


Sun:

那其實只是在幾天前,那天天氣剛變冷,但環境很好,有很多鳥聲。我帶著一群NGO的員工去了大埔滘做退修活動。


主持: 

員工退修與你有何關係?


Sun: 

這其實很有趣,我們有時會接到一些員工退修的工作,尤其是來自NGO或企業的。現在很多公司機構都關注員工的心身健康,所以退修並不意味著員工要再開會或接受培訓,公司給員工半天的休息時間,讓他們在大自然中放鬆,也讓同事們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互相接觸和分享。


主持:

你提到「森林浴」這三個字,我覺得很振奮。大家不要誤會,這並不是要你去洗澡,這裡是沐浴的「浴」。我想問,森林浴是什麼?為什麼會有這個東西?這個名字是你創造的嗎?


Sun:

這個名字不是我創造的,它其實來自日本。森林浴的意思就是沐浴在森林的氛圍中。這是在80年代由日本政府提出的,當時日本經濟繁榮,但很多人工作壓力大,工時長,對身心健康產生了影響。日本政府想讓利用國家豐富的自然資源,鼓勵人們下班後或週末去大自然中休息。他們用這個名字作為一種宣傳手法,吸引人們去體驗。這個名字的日文是Shinrin-yoku,這就是森林浴的來源。


主持:

行山和森林浴有什麼不同?我看過一些影片,都是在山野中走走感受一下,這和我去行山有什麼不同?你在場和你不在場有什麼區別?


Sun:

如果我在場,會讓大家的速度變得更慢。


你可以聽到我聲音的節奏很慢。我們香港人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,甚至在山裡也是如此。我們好像有很多事情要完成,很多地方要去,30分鐘後就要走完一座山,然後去喝茶之類。但是,通過我的講解和我們的活動,讓大家真正放慢腳步。我們相信,只有慢下來,你才能看到大自然的更多細節。


此外,我們會邀請大家用不同的感官去接觸大自然。我們人類習慣了用眼睛來認識世界,但是我們也可以試試用鼻子、耳朵,甚至手的觸感去接觸大自然。我們有很多有趣的活動,讓大家去感受。


主持:

我知道近二十年的活動教學中,人們會帶小朋友去公園,讓小朋友脫下鞋,踩在真正的泥土上,感受泥土是什麼。說實話,小朋友從小就開始穿鞋,他們從來沒有試過不穿鞋踩在地上。這是不是所謂的五感接觸? 


Sun:

我們一開始通常會找一個比較大的地方,比如一片草地。你可以選擇一個你覺得舒服的位置坐下,然後我會用聲音引導大家用眼、耳、口、鼻等不同的感官去接觸大自然。甚至,我會邀請你用身體其他部份去感受。其實每個人的感官都不同,你的選擇也會不同。我們強調,在森林裡,你有選擇的權利,每個人和大自然接觸的方式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

主持:

有一些靈修活動,很多時候會放一些音樂。你是追求一種開著音樂的狀態,還是真的需要寧靜,聽一下風聲,聽一下蟲鳴,是哪一種? 


Sun:

我覺得後者更多一點。如果我們用耳朵去聆聽,我們會聽到大自然的聲音。例如,我們可以嘗試聽離自己最遠的聲音,可能是來自樹林以外的聲音,然後再慢慢拉近,直到聽到身邊的聲音。然後,我會邀請你用你的身體發出一些聲音,和大自然一起即興演奏,這是一種很有趣的體驗。


主持:

我感覺到可能是從靜坐開始,譬如你跟森林呼和吸,甚至感受下自己的呼吸聲。我不知道其實做一個森林浴要多久的呢?


Sun:

大概兩至三個小時左右。我們是循序漸進的,剛才我說的就是,大家坐在這裡,其實好像打開一些感官,通過聲音導航,大家了解到:我可以用手,我可以用耳朵,甚至我用舌頭,我們有時會邀請大家伸舌頭出來碰碰空氣,品嚐下大自然的空氣,是不是有些青草味。


打開感官之後,後面有很多不同的環節,可能其中一個環節,特別邀請你用皮膚用手,譬如探索一下不同的葉,你摸一下質感,或者用鼻子去聞一下等等。很多不同的玩法。


主持:

其實除了你說公司,他們有些退修活動之外,是不是三歲到八十歲都適合森林浴,或者是有沒有一些特定的群組?你覺得他們通過跟大自然的接觸,除了認識多了大自然,是不是也讓自己加強了跟外界的接觸?因為可能有些人,他從來都是很宅的,只是對著電腦或者是電話而已,其他東西什麼都不做。還有哪些人,你覺得對他們靈性有得著,可以幫到他們多一點呢?


Sun:

其實真的,不同年紀不同背景的人也可以享受森林浴。例如最近就很多NGO找我們幫他們的服務對象一起享受森林浴,尤其是一些照顧者,包括是可能長期病患的一些伴侶。我又曾經帶一些有SEN有特殊教學需要的媽媽,就只是一群媽媽一起去森林休息一下,讓他們知道:我有時間也可以休息一下,去享受大自然。裡面是很多故事的。


主持:

我正想說的是那個照顧者本身,那些媽媽本身是不是很緊張,很憂慮,永遠都有十個問題,解決了十個問題,還覺得自己有二十個問題,是不是這一類呢?


Sun:

其實也是,我回想起那次,那些媽媽一開始都是都說記掛著小朋友,不知道小朋友現在怎麼樣。我就鼓勵她們接下來這2小時,不如真的先放下,一起享受大自然。


而那些媽媽一起經歷大自然,有一種共同的感受,他們的背景又很一樣的時候,其實是互相支援的效果。因為我們有些分享環節,做完一個環節之後,大家圍在一起,你怎樣分享都可以。那些分享是大家很有共鳴的。


譬如我很難忘的一個,就是有一個媽媽她開始有情緒,開始哭起來。原來是什麼呢,原來她有一個小朋友,因為一些意外早前過世了。在一個大自然環境,她就想起她的小朋友之前在學校去郊遊的時候,也是這麼玩的。而因為她小朋友是因為一些意外而過世,她也一直去爭取那個小朋友過世的原因等等。雖然她傷心,但是在整個組裡面,其他媽媽也有共同的感受,也會去支援她,也會鼓勵她在那個時刻不如多看大自然,多看天空。


這些很多小故事都很難忘。


主持:

其實真的可以做到一個情緒釋放,我也覺得可能有沒有一些回頭客?會不會他們也會跟你分享:我來之前我工作很緊張的,也許我自己也感覺到我的精神壓力很大。但是真的完成了這個旅程之後,他會跟你分享他真的不同了,也許她下次再回來的時候,又帶著一些新的東西。有沒有這些參加者?


Sun:

有啊,也有些參加者是間中也會參加一下。因為森林浴都有在不同地方進行的,他去完大埔,可能會去大帽山、去西貢去感受不同的大自然。他會覺得真的可以休息一下,take a break。


我們在最後完結的時候,會邀請大家去總結一下:離開這個大自然之前,你想說什麼?有一句很有趣的,是偶爾也會聽到的。那些參加者說:


「我會記得回來找你。」


就是他們會很希望自己以後會再次回去大自然,跟大自然接觸,雖然這句話很簡單,但是你會感受到他們跟大自然的關係好像連結了,好像變成朋友一樣,很想回去再跟這個朋友回面。


主持:

你已經舉辦過超過二百多場這類的活動,帶著不同的人去進行森林浴的療癒。你已經去過很多地方,我想問,帶不同的人去, 實際的結果和會不會不同呢?


Sun:

非常不同啊,比如剛才提到的員工退修活動,他們非常歡樂,你可以看到他們的團隊關係非常好,有很多事情可以一起享受。而剛才說的媽媽組,她們開始有點沉重,未必能夠很放開,然後又開始放鬆下來,大家有說有笑,互相支援。


我們有一些活動是兩個人一起做,比如一個就是送一個大自然的畫面給對方。你可以想像同一個地方,其實每個人找到覺得有價值、美麗的畫面,都是非常不同的。


主持:

送畫面即是怎麼樣呢? 即是拿出手機來打卡?


Sun:

不是不是,這個問題問得很好!這就能說明其實森林浴不是常常很莊嚴很靜態的,其實有非常有趣的地方。


送畫面即是一個人扮相機,閉上眼睛,另外一個人就帶他走到那個畫面前,再調整那人的頭部角度,調整鏡頭,準備好就請扮相機的人打開雙眼。就像有一個驚喜的元素一樣,把大自然畫面送給他,你也可以和他說一下,為什麼你要帶他去那裡呢?有什麼意思呢?活動中除了和大自然接觸, 兩個人之間也有很多溝通,很多支持。


主持:

我覺得現在我們總是在一個電子世界中,如果你說到在森林裡,其實最原始的方法就是,我們真正用五官的感覺去感受東西。我知道你有一些儀式感,比如我看到你會握著像頌缽那樣的東西,像一個鐘,然後敲下去,這件事的意義在哪裡?


Sun:

其實這就是一個小提醒。我們會有一個慢步的環節,走三至五分鐘,很短的一條路,沿途邀請大家觀察周圍的細節。但是我們人的腦袋很有趣,像馬騮一樣跳來跳去,有時你的腦袋跳出了樹林,所以你聽到那個鐘聲之後,就好溫柔地邀請你的腦袋、你的注意力回到森林裡面。


你一開始問為什麼有一個嚮導在這裡,目的就是營造的氣氛,我們有一些小技巧提醒大家,可以用很多方法、不同的角度欣賞大自然,不一定要爬山。


如果談到道具,通常森林浴的最後環節就是一起喝茶。我們會帶備熱水、茶和一些小吃,和大家一起享受,像做一個總結。如果可以,我們儘量會帶本地種植的茶,因為整個過程都是欣賞香港的大自然,我們想吞進口裡享受的,都是來自本地植物的茶。


主持:

明白,真的非常吸引,希望大家有機會真真正正感受香港的大自然。今日多謝「山林之間」的森林浴嚮導陳堯燊。


6 次查看0 則留言
bottom of page